包裝物料的生產量相當龐大,從一次性膠袋到產品包裝,每年產生的包裝廢棄物有增無減,令全球處理廢棄物的基礎設施不堪重負。
2023年,我們見證了全球各地打破了多項氣候紀錄,全年近一半日子的全球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⁰C,這比以往任何年份還要高。在香港,全年12個月的氣溫都比往常高,使2023年成為有記錄以來第二最暖的年份,全年平均氣溫高達24.5°C。格陵蘭和南極洲的冰層不斷減少,而全球海面的平均溫度則創下歷史新高,可見減緩氣候變化是多麼迫切。在眾多解決方案中,藍碳生態系統日漸成為一種重要的碳儲存手段,但目前卻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經過19天的激烈角逐,香港隊在2024巴黎奧運取得兩金、兩銅的歷史佳績。全球逾10,000名運動員聚首巴黎,在不同比賽中互相較量。這是巴黎主辦的第三屆夏季奧運會;今年主辦方更特別爭取一枚金牌:打造史上最可持續的奧運會。
太陽能、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大力推動了減排和可持續能源轉型的進程。然而,與傳統的化石燃料發電廠不同,可再生能源會因季節模式和天氣條件的變化而波動。這種間歇性會導致能源供需失衡,影響電網的穩定運作。因此,確保可再生能源能提供可靠、高效的電力供應,對其在能源系統中的廣泛應用至關重要。
你喜歡吃巧克力嗎?巧克力,或稱可可,曾經是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食品之一。然而,在不久的將來,它可能會變成昂貴得無法負擔的奢侈品。
2023年8月15日,中國迎來了首個全國生態日,這一歷史性日子標誌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生態文明建設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是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和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生態文明建設的深遠意義,不僅僅是環境保護,更是國家發展戰略的一部分,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香港在經歷了空氣質素最好的兩年後,隨著新冠疫情限行措施結束,空氣污染經已「復常」,當中以旺角和深水埗等人流密集地區的情況更為嚴重。眾所周知,空氣污染會導致多種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並與過早死亡有密切關係。
經濟增長有助克服全球貧困,提升生活水平。對於許多政府、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來說,最大化國內生產總值(GDP),這個用來衡量經濟產出的指標,已成為政策規劃的全部和最終目標,與社會繁榮和成功劃上等號。
5月20日,新加坡航空的一架客機在飛行途中遭遇嚴重湍流,造成1人死亡,30人受傷。五天後,卡塔爾航空一班客機也遇到強烈湍流,導致12人受傷。究竟是甚麼原因引發這些湍流事故?
厄爾尼諾現象或許已正式結束,但香港卻創下了最熱夏至的紀錄。酷熱天氣持續在全球奪走不少生命,早前香港一名56歲的遠足人士被發現中暑昏迷,送院後不治;希臘6月的熱浪已造成至少6名遊客死亡;而今年有超過1,300人在沙特阿拉伯朝覲途中喪生。我們常常把酷熱與沙漠和乾旱聯繫在一起,但在高濕度的環境下,熱浪變得格外致命。
定期接收電子環保資訊及活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