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計劃
環保署於2016年公布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指出2016年香港每天平均的都市固體廢物總量約10,345公噸。當中超過三成為可回收的廢物,如廚餘,而紙料及塑膠亦分別佔兩成。大量的垃圾使香港的堆填區逼近飽和,棄置的塑膠亦污染海洋和食物鏈。政府將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計劃,可帶來經濟誘因,推動市民改變產生廢物的行為習慣,從而減少整體廢物的棄置量。香港地球之友為了令市民大眾就新計劃作好準備,於2018年10月開展由環保基金贊助的「學校廢物審查及減廢計劃」,讓學校模擬一個小社區,希望透過不同活動,令師生更加了解源頭減廢的重要性,同時提高師生對「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計劃的認知度,並把知識融入家居,共創綠色生活。
計劃共有8間本地小學參加,參與學校名稱如下:
九龍塘學校(小學部)
中華基督教會元朗真光小學
丹拿山循道學校
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
英華小學
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
聖公會聖十架小學
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
透過於學校進行廢物審計及回收物分析,計劃希望幫助學生深入認識學校的廢物生產量及回收情況。另外,計劃亦借幫助學校為未來都市固體廢物徵費作準備,向學生推廣源頭減廢、廢物利用及加強回收。計劃目標希望學校的廢物量下降5%,並做到正確分類、乾淨回收,達至「零廢塑膠」及「零廢紙」。
計劃活動包括:廢物審計及回收物分析、訓練校園減廢小先鋒、校園講座、減廢比賽,並跟據參與學校的垃圾量,向各校發出模擬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月費單以供參考。
本計劃已於7月正式結束。從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的審計結果顯示,垃圾量的平均減幅為13%,遠高於計劃所訂立的減廢5%目標。雖然計劃已到完滿結束,本會希望每位參加者繼續身體力行,並將源頭減廢及乾淨回收的訊息宣揚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