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球之友綠色金融顧問

一向以來,我們習慣分析一間上市公司的好與壞,會看看他的市盈率、財務回報等數據,可惜財務數據只能看到過去表現,對未來表現沒有太大參考價值,財務數據亦只能反映公司的單一方面表現,未能有效而立體地對公司的管理能力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作出側面參考。
過去多年,很多學者也曾討論過,公司披露非財務數據,可使公眾更立體地了解公司,很多時候,我們往往能從非財務數據中,找出公司的很多管理問題,例如員工的流失率,就很能反映公司管理能力。但什麼才是有價值的非財務數據?
在討論過程中,學者們漸漸取得共識,有價值的非財務數據,必須符合數個條件,這些數據必須能指出重要問題,同時間,這些數據必須可精確計算及精確分析,可用作自我比較或與同一行業作出比較,這些數據亦必須具有客觀標準,如已統一的單位及計算方法。經多年討論後,在十多年前,我們開始得出了較統一的結論,學者們認為的理想披露,實際上與我們今天的ESG報告大致相同,事實上,歐盟現時要求大公司所作的社會責任報告,他們是完全以非財務報告的思維發展出來,但結論卻和我們現在的ESG報告基本上一樣。所以我們看ESG報告時,切忌認為這是環保人的浪漫,實際上,這同時是一份非常有實際投資參考價值的功利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