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交流園地】Johnny Wei, Analyst for 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

根據彭博終端數據,2019年中國內地再度蟬聯全球第二大的綠債發行國,即使只考慮符合國際標準的總發行量,也達到298億美元——這個金額大約是同年本港綠債量的10倍。

內地的綠色債券,從2015年開始發行第一隻,翌年即達到全球最大,並將該優勢保持到2017。除了典型的綠色債券,內地已發展出綠色資產證券化(Green ABS)、綠色公募基金、可持續發展表現掛鉤貸款(Sustainability-linked Loan)等多種綠色金融形式。

自2018-2019年,由於美國在Fannie Mae(房利美)一家機構上發行巨額的相關綠金產品,超過了所有其它對手,故此連續兩年由美國奪得頭籌。

如果以經濟體考慮,歐盟才是最大的發行整體。其不僅有法國、德國、荷蘭、瑞典等積極參與綠色金融的成員國,作為超主權主體,歐盟本身都有跟進綠債的發行、標準審定等工作。

實質上,我們站在今日回眸,已經看到綠色金融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最新一個競爭前沿。

香港終於在去年5月推出1,000億港元的「主權綠色債券」,帶動了一批地產商拿出自己的方案。但配套政策其實仍不足夠。與先進國家相比,本港在製定綠色標準、啟發發行人使用綠色產品、吸引偏好綠色的全球投資者方面,仍有距離——新加坡、東京、甚至鄰近的澳門,目前在綠色金融方面的野心亦已清晰可見。

一家公司、一個行業、一片地區,參與綠色金融的好處不僅包括降低融資成本和提升社會聲譽,事實上還能進一步,幫助它在全球範圍搜羅優質資金,定位未來持份者。如果採取常規金融途徑,它可能永遠不能企及最前瞻、最負責任的投資者。

放眼神州,2015年底,中國推出《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成為全球首個對綠債推出官方版範疇定義的國家。 2018年9月,中國證監會修訂《上市公司治理準則》,規定上市公司要將生態環保要求融入發展戰略和公司治理。

針對之前部分綠債評估「欠綠」、有欠嚴格的問題,中國證監會現已跟人民銀行聯合發布《綠色債券評估認證行為指引》,務求強化對綠色項目的盡職調查,令全球投資者更為放心。其後在2019年,人民銀行牽頭對《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進行修訂,焦點交鋒在於能否移除「清潔煤技術」——困難來自政府內外的不同持份者,但總算在凝聚改革向前的​​共識。

英國《金融時報》在情人節報導,美國華爾街(Wall Street)高級管理層已開始找到了新的綠色「情人」——他們發現,如果不回應投資者和社會對於應對氣候變化的訴求,很可能最後會兩敗俱傷。報導說,這種感受和壓力,在華爾街從未如此強烈。如果各地的渾身解數,本港仍看不到、不跟上,我們就會白白錯失世界金融發展的新機遇,以後能否繼續擔當亞洲金融中心,終有一日會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