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球之友綠色金融團隊

中國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於7月16日正式啟動。為落實在2060年前達至碳中和的目標,推出全國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邁向目標的重要里程。在交易機制底下,碳信用額 (carbon credit) 彷如資本市場中的籌碼,其中每一個碳信用額等於1噸二氧化碳,也可轉換為1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而每個碳信用額可於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上賣得金錢,而其售價亦與股票市場一樣存在浮動價格。全國碳排放權註册登記機構可通過登記系統,記錄碳排放配額的持有、變更、清繳、注銷等信息,並提供結算服務。
本會行政總裁洪藹誠早前接受商台訪問時表示,中國早在2011年於不同省市進行各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錄得的交易額十分高,亦顯示有關舉措備受市場歡迎。今次推出全國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首輪覆蓋逾2,000間企業,針對發電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而香港地球之友認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中國就可持續發展議題,與國際接軌的重要里程。交易平台推出足證中國在2060年就達至碳中和的目標和決心是無可否定的,亦是實行節能減排的長遠模式。
另外,香港地球之友認為香港政府應向企業徵收「碳稅」。「碳稅」是爲每單位二氧化碳訂立固定價格,並對排放溫室氣體的企業徵收課稅,而「碳交易」則需先建立溫室氣體總量管制目標,然後將二氧化碳排放許可分配給各企業。全球多個國家如日本,德國,瑞典,澳洲均采用碳定價政策,減碳成效顯著。
金融機構、企業、投資者作為低碳領域的主要參與者,更是綠色金融不可或缺的一環,在碳交易結算、融資、資產管理等方面如何提供金融服務?更宏觀而言,各個持份者應如何裝備配合市場發展?提升ESG專業水平,對業界抓緊綠色機遇至關重要。然而,香港在ESG專才方面相較於其他國家卻是明顯地缺乏,特別是國際認可的ESG專業課程。
本會董事及綠色金融事務召集人張振宇,接受NowTV財經台節目《理財有方》訪問時表示,香港地球之友看到香港對ESG類專才的需求很大,然而市場一直缺乏相關專業課程,導致相關的人才供應非常不足,這缺口造就ESG市場對人才的渴求。而香港最獨特的地方莫過於擁有全世界綠色金融方面最大的市場,即是中國內地。他相信,提升專業人才能為未來香港打造成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甚至發展成為區域碳交易中心,能奠定堅實的基礎。
香港地球之友於2020年引入環境、社會及管治分析師認證(CESGA®)課程,相信透過CESGA®的課程,培育ESG專才,有助加強業界對低碳轉型及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加強行業的ESG專業知識,亦對減少「漂綠」和維護市場投資ESG的信心十分重要。若想進一步了解本會綠色金融事務召集人張振宇對近期ESG發展的看法,請留意明晚七時二十分NowTV財經台播出《理財有方》,亦可於Now財經新聞至YouTube頻道重溫內容。(網址:https://www.youtube.com/user/nowbnc)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小知識
- 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2,225家電力公司參與其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超過40億噸
- 歐洲碳交易市場為全球第一個碳市場,於2005年啟動
- 通過限制企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創造競爭從而達到鼓勵企業提高能源效率
- 成功減少碳排放的企業可以出售未使用的污染配額
- 超過排放限制的企業可能就須購買更多配額又或是支付罰款
- 政府可以透過拍賣配額和逐步減少企業被允許排放的污染量並推動企業採用碳減排技術
瀏覽香港地球之友網頁 www.foe.org.hk 了解更多
綠色金融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greenfinancefoehk/
香港地球之友 LinkedIn 專頁: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friends-of-the-earth-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