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分析師洞見分享】Kyle Chung, CESGA
近年愈來愈多企業大談 ESG,希望與環境和社會責任沾上邊;投資基金也愛談論之,號稱能為投資者帶來更高回報。惟與此同時,有關爭議不絕,質疑 ESG 為商業和金融炒作,有名無實。有意見認為,要修理 ESG,最好是拆夥,只談「E」—— 碳排放(emissions)。
ESG 熱潮背後有兩個主要驅動力。投資行業通過宣傳自己重視環境和社會,藉此吸引年輕客戶儲蓄。研究表明,年輕人喜歡通過投資來表達對環境和社會的關注和喜好,而有鑑於他們仍需累積幾十年的退休金,他們的儲蓄也將比長者更容易受氣候變化的長期風險影響。其次,是銷售 ESG 投資產品有助增加資產管理公司的收入。
即使 ESG 即使理念良好,卻存在缺陷。「經濟學人」的一則專題曾總結 ESG 存在以下三大問題:
- 欠缺清晰、一致的目標。ESG 的目標花多眼亂,混為一談,未能連貫指導投資者和公司,使他們無法作有利社會的必要取捨。
- ESG 回報並非直截了當,支持者聲稱良好的行為對公司和投資者來說更有利可圖,然而美德和財務業績之間的關聯仍存疑問。
- 衡量方法和準則不一,結果出入很大 —— 研究顯示,來自不同供應商的 ESG 評級,相關性約為 0.61。相比之下,主流信用評級相關性高達 0.99。[1]
該專題由此提出,應該分拆 ESG,甚至廢棄 ESG 一詞,最好只關注代表環境的 E(Environmental)。但即使這也不夠精確,因為環境包括多方面,如生物多樣性、水資源短缺等,而至今最嚴重的危害是碳排放——因此,「E 」甚至不應代表環境因素,而應僅代表排放量。目前投資者和監管機構已在推動披露碳排放量的普遍標準。披露若有標準可循,就愈容易評估哪些公司是碳排放的罪魁禍首,同時得悉哪些公司在減少排放方面有下功夫。基金經理和銀行應該能夠更詳細追蹤,其投資組合的碳足跡及減排軌跡。
當前的 ESG 披露確以氣候披露為重要主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去年亦發佈草擬規則,計劃強制公司披露當前和未來業務的氣候相關風險,例如惡劣天氣對其財務報表中每個項目的威脅。SEC 提議,企業須匯報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公司須審計這些披露資訊。SEC 的提議還要求企業在年度報告中,公開其直接排放和從其購買的能源中產生的排放數據,即「範圍 1」和「範圍 2」溫室氣體排放。如 SEC 落實披露碳排放的要求,將成為全球規範碳排放審計的領頭指標。碳排放也將繼續作為ESG披露和措施的重心。
[1] Berg, Florian and Kölbel, Julian and Rigobon, Roberto, Aggregate Confusion: The Divergence of ESG Ratings (August 15, 2019). Forthcoming Review of Finance, Available at http://dx.doi.org/10.2139/ssrn.3438533*原文刊登於CUP媒體。本文章更新於2023年2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