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球之友綠色金融顧問

溫室效應是近年人類的最重大議題,基本上世上大部分科學家已達成了一個共識,就是近年地球溫度上升,主要是由於人類使用過量石化能源而產生的排放引起。地球的氣溫,如對比工業革命前上升超過攝氏2度,我們就會陷入危機,所以我們必須盡辦法控制氣溫上升,對比工業革命前不能超過攝氏2度,最好不超過攝氏1.5度。

好了,大家有共識後,當然要談如何來承擔責任。在談如何來承擔責任前,我們必須建立計算碳排放的方法,知道每一個企業或每一個人的活動如何產生碳排放,產生多少碳排放,我們才能計劃如何減排。所以我們自97年京都協議開始,就制定了計算方法。企業排放計算法,我們分為範圍一,範圍二及範圍三。範圍一是直接燃燒排放,例如工廠的鍋爐直接使用煤或油,汽車直接使用氣油,或工廠的飯堂直接使用煤氣來煮食所產生的排放,我們都稱為範圍一。範圍二是間接排放,簡單說就是電力公司供應電力給你,由電力公司直接燃燒,但你是使用者,我們稱為範圍二。範圍三是供應鏈的間接排放,包括服務供應,例如你搭飛機,航空公司提供服務,你坐飛機的排放,我們稱為範圍三。

但範圍三遠不止服務供應。供應鏈的排放,也可以包括產品供應,原材料供應。想像一下你桌上的電腦,它的生產過程可能是上千個部件的組合,而上千個部件的組合,也可能經由數個供應安裝層級才到最後的生產工廠,所以現時企業對範圍三的披露仍是十分初步。大部分企業都沒有認真觸及這個問題,甚至是迴避這個問題。世上主要ESG 的標準,也沒有詳盡的方法去處理這個問題。我們不需要環保知識,單單以常識來看就可以估計,範圍三的排放可能遠比範圍一及範圍二多,但現時我們似乎對這個問題有點束手無策,甚至努力迴避。

在巴黎協議下,每個國家獨自承諾自己的責任承擔。到現時為止,已有一百四十多個國家公佈了減排目標,例如中國承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但如果我們連準確的計算和披露方法都無法做到,我們如何準確定下碳達峰碳中和?沒有精確的範圍三,我們現時的披露其實與裝飾品無異。

近年我們的大數據、AI 已開始掌握到所有供應鏈的數據。範圍三的披露雖然困難, 但絕非不可能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