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球之友綠色金融顧問

碳交易市場是一個通過買賣碳配額、碳信用等碳市場產品,來實現碳減排和碳交易的平臺。亞洲地區具備著發展碳交易市場的條件,具有巨大的潜在碳減排市場。以下為亞洲區內碳交易市場的現況。

中國碳排放交易市場

在亞洲地區,中國是最大的碳排放國之一,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清潔能源投資國家之一。中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是中國政府推出的碳交易機制,由政府主導,以政府部門和大型企業爲主要參與者,相對市場參與度較低。自2011年開始,政府已啟動了碳市場建設,建立了多個碳市場試點,目前已經發展成爲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之一。中國碳交易市場採用「配額免費分配、額外配額拍賣」的制度,企業可以通過購買碳配額來實現碳減排。截至2022年初,已經有20多個省份和城市加入碳排放交易市場。中國還積極探索碳排放交易市場聯接,與韓國和新加坡進行了合作,以實現跨國碳交易。

日本碳市場

日本是亞洲最早開始推行碳交易的國家之一,也是亞洲地區的碳交易市場的發展領先者之一。自2005年年起,日本政府推出了碳排放交易制度,該制度旨在通過碳市場機制鼓勵企業實施减排措施,並且於2010年啟動碳交易市場。日本推出碳排放交易制度日本碳市場的特點是政府政策和市場機制相結合,碳市場主要由行業聯盟和金融機構等非政府參與者主導。目前,日本碳交易市場主要包括兩個交易平臺:東京商品交易所的碳排放交易所(TOCOM)和日本經濟產業省的電力市場網絡。

日本碳市場的發展成效顯著,截至2019年底,已經完成了1.13億噸的碳排放交易,成交額超過3.3兆日元。

韓國碳市場

韓國亦是亞洲地區碳交易市場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韓國自2015年起,推出了國家碳排放交易制度,亦建立了碳交易市場。該市場採用了配額免費分配、額外配額拍賣的制度。特點是政府政策和市場機制相結合,碳市場由政府主導,但也鼓勵企業和金融機構等非政府參與者參與碳交易。韓國碳交易市場主要包括碳排放交易市場和濃度交易市場兩個市場。

韓國碳市場的碳排放交易量和成交額均在不斷增長,截至2021年初,已有近1.3億噸碳排放量參與交易,成交額超過3.4兆韓元。

台灣碳市場

台灣於2020年推出碳交易市場。該市場採用配額免費分配和額外配額拍賣相結合的方式,企業可以通過參與碳交易來實現碳減排。截至2022年初,已有超過 800 家企業參與到臺灣碳交易市場中。

除了上述國家之外,印度、菲律賓等國家也在考慮推出碳交易市場,以實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目標。另外,新加坡、澳大利亞、印尼等國家也在積極推進碳交易市場的建設。當然,不同國家的碳市場機制和發展情況各異。例如,新加坡建立了全球首個由國家發行的碳信用,通過數碼平臺實現碳交易,並與中國、韓國等國進行碳市場聯接。印度則通過碳稅等方式鼓勵減排,並積極發展清潔能源和能效技術。

亞洲地區的碳交易市場發展迅速,未來隨著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碳交易市場在亞洲地區將在未來有更大的發展潛力。此外,亞洲各國也在積極加强碳市場的國際合作和交流,這將有助於進一步促進亞洲碳交易市場的發展。

但是,在碳交易市場的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一些挑戰。當中最主要的挑戰是碳價格的波動。碳市場是一個相對新興的市場,市場參與者對碳價格的認知和預期可能存在差異,這導致碳價格的波動比較大。此外,碳市場也存在著市場操縱和舞弊的風險。因此,政府和市場監管機構需要加强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的公平和透明。總的來說,亞洲碳交易市場是一個重要的碳減排工具,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目標。隨著亞洲國家對碳减排和環境保護的重視,碳交易市場在亞洲地區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其他具體的挑戰還包括市場基礎的不足、碳信用體系的不完善、法律法規和監管機制的不健全等等。

總的來說,亞洲地區的碳交易市場正處於發展初期,各國在碳市場建設方面也存在著不同的問題和挑戰。但隨著政策和法規的進一步健全,市場參與者認知和技能的提升,以及碳價格的穩定和市場聯接的加强,亞洲地區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前景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