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球之友綠色金融顧問

儘管美國出現了反 ESG 運動,但機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從環境、社會和治理角度提高透明度的需求仍然明顯且不斷增長。 原因很簡單——重要的 ESG 因素將影響公司的永續性及其對投資者的回報。 本月稍早(2月8日),中國三大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北京證券交易所發布了永續發展報告諮詢文件。

根據諮詢文件的內容,上證180指數、上證科創板50指數、深證100指數、科創板指數以及在境內和境外均有上市公司必須在財政年度結束後四個月發布可持續發展/ESG報告。 這些公司的第一份永續發展/ESG 報告應在 2026 年 4 月 30 日之前發布有關 2025 財年的ESG資訊。三家交易所也鼓勵其他公司發布其永續發展/ESG 報告。

在報告架構方面,公司應在四個方面進行揭露,即1)治理,2)策略,3)影響、風險和機會的管理,以及4)指標和目標。 該框架在很大程度上與 IFRS 永續發展標準保持一致。 該指引對披露的內容進行了規定。 環境資訊揭露的強制和建議主題涵蓋範圍3排放、強制用水量、循環性和其他環境資訊。

除了環境問題外,三大交易所也鼓勵上市公司提高社會相關資訊的透明度。 企業的永續發展/ESG報告應包括有關其支持鄉村振興以及對公眾和社會貢獻的資訊。 諮詢報告中提到的其他社會相關揭露包括員工招募、福利、安全、福祉、發展和培訓。 相較之下,香港交易所只是在推動強制氣候資訊揭露。

總體而言,投資者對三大交易所旨在提高中國上市公司 ESG 事務透明度的舉措表示歡迎。 ESG揭露廣度和深度的增加將豐富投資者對中國企業長期風險和機會的理解。 透過縮小 ESG 資訊差距,尋求永續投資成果的投資者可能會更願意投資中國上市公司。

交易所和監管機構是推動企業永續發展報告的重要參與者。 但報告只是一個工具。 更重要的是公司要為了企業和其他人的利益而採取行動和改變。 投資管理可以在這方面發揮有效作用。 投資者可以透過與投資公司董事會和高階主管的接觸來發揮影響力。 他們的支持和擔憂也可以透過股東大會上的投票來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