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屆在即,適逢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載,香港地球之友希望新一屆政府在政策上更有作為,發揮香港的優勢,引領大灣區的各項環保標準,回應和帶動大灣區在國際層面的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
在這短短幾年之間,展翔和橙在香港開始便為人所熟悉。透過參觀果園的朋友及媒體報導,愈來愈多人瞭解及認同和橙背後的環保理念,也願意為我們宣傳環保訊息。其實要持續發展這理念不是一朝一夕的,早在2010年我們就在湖南郴州創立展翔綠色農業有限公司,以環保理念打造一個 「生態養殖、資源循環、綠色生產、休閒觀光、學以致用」的綠色循環農業生態農場。
立法會近日審議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及玻璃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環保署就前者建議將現行五毫的膠袋徵費增加一倍,並取消現時對盛載冰凍或冷凍食品,及非氣密包裝食品的塑膠購物袋的豁免。後者方面,環保署建議對玻璃飲料容器實施每公升容量0.98元徵費。
綠色氨氣是一種清潔能源,近年成為一個熱門話題。究竟甚麼是綠色氨氣,而如何能令氨氣變得更環保?
尊敬的候任特首李家超先生,您的政綱強調 「為香港開新篇」、「提升政府施政效率」及「強化香港的競爭力」,期望您能說到做到。回歸25年,香港環保政策有得有失,氣候變化、空氣污染和廢物問題仍然嚴峻。香港的環保政策和工作,仍落後於鄰近地區如新加坡、南韓、日本、深圳和上海,香港必須要急起直追。為香港環保開新篇,政策須要高瞻遠觸,施政力度要提速,改善環境質素之同時,創做低碳轉型的綠色商機,打造香港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城市。
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只有一個地球」,與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的口號相同。當年會議上將6月5日定為推動環境保護意識及行動的日子,50年後的今天,這個口號變得更加響亮。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最近討論香港空氣質素概況及其改善措施的進展。空氣污染是全球的頭號殺手,每年導致670萬宗死亡個案。除了導致提早死亡外,空氣污染更增加市民就診及住院需求,為公共衛生系統帶來負擔。數據顯示,香港每十個兒童就有一個患上哮喘疾病。
這個星期日5月22日是生物多樣性國際日。究竟甚麼是生物多樣性?為甚麼它這麼
氣候變化是一場健康危機。世界衛生組織預計,在2030年至2050年間,氣候變化將導致每年有額外250,000人喪生。有文獻指出氣候變化現象與心肺疾病惡化息息相關,更會加劇脆弱地區的傳染病風險和營養不良問題。極端天氣亦會導致醫療供應鏈中斷、停電及設施受損,預料這些影響會將會越趨嚴重。
全球的碳交易體系近幾年發展迅速,雖然目前暫未形成統一的市場,各國及地區紛紛開始建立區域內的和以市場化手段為主的碳交易體系,助力減排承諾的兌現,而各交易體系之間的鏈接也在不斷增加。面對碳交易市場的機遇,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最近公佈了對香港碳市場機遇的初步可行性評估,報告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區域碳交易中心。
定期接收電子環保資訊及活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