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低碳飲食 支持本地耕作




談到氣候變化,大部分人都能夠指出人類過度依賴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是令地球溫度不斷上升的主因,但很少人知道畜牧業對全球暖化亦有直接影響。聯合國農糧組織研究報告指出,畜牧業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多達一成八,比交通運輸業的碳排放還要高。原來看似私人的飲食習慣除了影響健康,也會影響地球環境。無肉不歡的飲食習慣,不知不覺間助長了碳排放,成為全球暖化的幫兇。

多菜少肉 健康又環保


聯合國農糧組織指出,由於全球肉類、蛋奶類需求持續上升,帶動畜牧業的蓬勃發展,現已佔用了全球超過七成農地。畜牧業加劇全球暖化,數據顯示每生產一公斤牛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三百公斤,相等於十四棵樹一年的吸收量。此外,畜牧業會造成土地沙漠化,而飼養廢料亦有機會污染附近河流及沿海水域。美國國家科學院指出,若全球人口依循全球健康指南建議的肉類攝取量,將可降低二成九食物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而實行純素食更可將有關排放大幅降低近七成。素食不僅對環境有好處,還可以促進身體健康,由於素食的脂肪含量較低,以及含有較多纖維,可大大降低患上心臟病、大腸癌、糖尿病、癡肥及高血壓的機會。

九成食品 依賴進口


香港超過九成以上的食品需依賴外地進口,本地農產品僅供應全港百分之二食物所需,有研究指出,若將進口產品及運輸過程的碳排放計算在內,香港人均碳排放高達二十九噸,高居全球第二。在過去一年,全球各地極端天氣頻生,例如歐洲南部年頭突然霜降,年中又遭到熱浪和旱災襲擊,導致大規模的農作物失收,英國多間超級市場由於蔬菜供應不足,需要限制顧客購買的數量。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表示,如人類未能有效應對有關極端氣候所帶來的天災,飢餓及營養不良的風險於二○五○年前將提升二成。有見及此,台灣早於二○一一年已訂出二○二○年糧食自給率四成的目標,推出「小地主大佃農」政策,鼓勵無力耕作的農民向其他年輕專業農民或農業團體出租土地,更向佃農提供農務、市場推銷、經濟補貼等支援。

香港自六、七十年代開始農業日漸式微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為了確保市民的健康及食物安全、加大對抗氣候變化的力度,政府應積極檢討農業政策,並參考外國經驗,資助本土農業發展。暑假快到,各位家長正忙於為子女安排活動,不妨到農莊一遊,體驗耕作更可選購本地蔬果,大力支持本地農業,齊齊實踐低碳飲食。


關注議題:
廚餘及素食
城市農業
關鍵字:
低碳飲食
本地耕作
溫室氣體
全球暖化
碳排放
多菜少肉

你可能感興趣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