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着手節能 減極端天氣
2019年01月19日
| 經濟日報
| 卓淳清 香港地球之友項目主任
踏入新一年,是時候回顧一下過去一年的天氣。回望2018年,大家可會想起一個極熱、少雨的5月?還是超強颱風山竹?原來截至去年底,天文台於2018年已錄得十項新紀錄,可見天氣已不似預期。
去年5月史上最熱 破多項紀錄
根據天文台資料顯示,2018年打破的十項紀錄中,有8項都在去年5月刷新,如「最高5月平均氣溫」、「最多5月酷熱天氣日數」和「每年最早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等。當中「最高5月平均氣溫」高達28.3度,加上當時降雨量少,導致本港水塘存水量下跌。素有「天空之鏡」美稱的流水響水塘嚴重乾涸,塘底更出現龜裂的情況。
另外,「最長酷熱天氣警告生效時間」的紀錄足足持續了348小時,成為該警告自2000年設立以來最長的紀錄,可見香港去年的確經歷了一個「史上最熱的5月」。
大家若細心留意,以上不少新紀錄都是跟「熱」有關。究竟這次熱浪與全球暖化和氣候變化有關嗎?答案是不一定。天氣(weather)和氣候(climate)常常被混為一談,但事實上,他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今年展望 氣溫較高雨量偏多
「天氣」是指短時間內(如一星期內)的大氣狀態;而「氣候」是指氣象要素或天氣現象的長期平均狀態(世界氣象組織的標準為30年)。因為大氣變化瞬息萬變,單一事件並不足以證明極端天氣事件必然與全球暖化有關,所以我們不能一錘定音,把去年5月的熱浪歸咎於全球暖化上。
不過,大家都應留意,全球暖化有機會令極端天氣事件出現機會上升。
提及到2018年重大天氣事件,不得不提超強颱風山竹。2018年9月16日,山竹猛烈吹襲本港,天文台發出的十號颶風訊號一度維持達10小時,對本港多區造成嚴重破壞,至少有300人受傷,塌樹個案更逾6萬宗。本港連續兩年都受到超強颱風吹襲,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表示,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海水溫度上升,颱風出現的機率和強度亦會相繼增加,將來我們有機會迎接更強的颱風。
天文台綜合多個氣候模式的預測,預料赤道太平洋中部及東部將會持續偏暖,厄爾尼諾現象(El Niño)可能會於冬季尾聲(1月至2月)形成。據以往統計顯示,厄爾尼諾發生時,香港冬季平均氣溫會較正常高,雨量亦會偏多。
另外,受到全球暖化和本地城市化的影響,香港的冬季氣溫有顯著的長期上升趨勢,預計香港冬季氣溫出現偏高的機會亦會提升。
港溫室氣體排放 發電佔7成
綜觀而言,氣候變化有機會使極端天氣變得頻繁,所以我們一定要正視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而溫室氣體正是導致全球暖化的元兇。由於發電約佔本港7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我們應從生活着手,節約用電,減低因發電所產生的碳排放,合力對抗氣候變化。
香港地球之友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舉辦了為期兩年的「賽馬會酷鄰居齊節能」計劃,希望透過節能資訊展覽、學校及社區講座、環保導賞團等活動,鼓勵市民節約用電,達致紓緩全球氣候變化。
新的一年,願大家一同慳電救地球,在更美好的環境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