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綠色交通構建低碳城市




《牛津詞典》剛宣布將「climate emergency」(氣候緊急狀態)列為二○一九年年度詞彙,反映出圍繞氣候的語言已「明顯升級」,全球暖化已成過去一年的全球關注點。

落實政策控制私家車增長


談及氣候變化,大家會直接聯想到發電所產生的碳排放。事實上,交通運輸的碳排放亦不容忽視,本港能源最終用途有約三成用於交通運輸上,佔本地溫室氣體排放量高達一成八。機電工程署「香港能源最終用途數據」報告顯示,單單私家車已佔交通運輸中二成五的能源消耗,若只計算客運更高達三成七。私家車的載客效率遠比公共交通工具為低,但卻佔主要道路的總交通流量四至七成。

根據運輸署數據,本港近年私家車數量增長驚人,二○一八年私家車登記總數比二○一四年上升一成四,並預期會持續增長。為減少交通運輸所產生的碳排放和空氣污染,政府必須落實各項交通政策和措施,例如實施電子道路收費、調高汽車首次登記稅和設立低排放區等,減少市民對私家車的依賴。另一方面,政府可參考新加坡從源頭着手,限制私家車發牌以控制失控的汽車增長。

投資科研強化綠色公交


私家車是導致交通擠塞的元兇,交通擠塞不但會增加市民出行時間,還會增加碳排放和令路邊空氣惡化,威脅市民健康。除了上文提及要控制私家車增長外,政府應同時強化公共交通網絡,方便市民日常出行。此外,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公共及商用車輛電動化,根據「綠色運輸試驗基金」的試驗結果顯示,商用電動車比傳統汽車減少碳排放約三成,同時能大大改善路邊空氣污染問題。事實上,全球多個國家如挪威、荷蘭、英國等,已經定立時間表禁售燃油車,中國海南省亦宣布二○三○年起全面禁售燃油車,香港作為一個先進城市,應跟國際接軌逐步淘汰燃油車。

另一方面,政府亦可仿效歐盟和日本投資科研,積極探討氫能燃料車的可行性和長遠發展,進一步減少交通運輸的碳排放。

建設行人單車友善城市


全球多個城市積極推動行人和單車友善政策,將其融入「第一英里和最後一英里」的道路系統,以連接公共交通網絡,例如哥本哈根早於六十年代已規劃行人及單車專用區,目前單車徑總長已達四百公里,貫穿整個城市,超過六成市民以單車作為日常出行的交通公具。倫敦市政府近年亦致力發展單車徑網絡,旨在二○二六年前將單車的使用比例提高百分之五。事實上,愈來愈多的城市邁向無車化,例如馬德里市政府將多條繁忙路段改劃為行人專用區,鼓勵市民環保出行。本港政府應參考外國成功例子,積極推動綠色交通的發展,將行人路和單車徑納入表長遠城市規劃發展,締造香港成為步行和單車友善的城市。

香港創新及科技局早於二○一七年年尾已發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當中智慧出行是重要一環,可惜遲遲未見進展,政府必須多管齊下,透過運輸政策、城市規劃、科技發展等,減少運輸業的碳排放及改善空氣質素。全球暖化對人類及大自然的影響逐漸浮面,各國必須積極落實進取的減碳措施,否則難以達到《巴黎協議》的減碳目標,氣候災難定必一發不可收拾。


關注議題:
能源
空氣
氣候變化
關鍵字:
綠色交通
低碳城市
溫室氣體
氣候變化
禁售燃油車
巴黎協議
減碳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