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派飲食之必要:可持續飲食的三大法則
今天晚餐吃什麼?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時常讓發達地區包括香港的現代消費者感到困惑。當代人的食物選擇多不勝數,坊間又常有五花八門的健康營養 「專家」指點人該吃不該吃甚麼,加上人們逐漸了解到現代飲食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社會剝削、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等問題,這些皆可能使消費者感到無所適從。那麼我們該如何才能食吃得健康、享受,並對環境與社會負責任?名作家米高•波倫(Michael Pollan)於《食物無罪》(In Defense of Food)一書中提供了簡單七個字的答案:Eat food;not too much;mostly plants;即是:吃「真」食物、別吃太多、以植物為主。這其實是個極「老派」的吃法,畢竟我們祖先幾千年來的飲食也是這樣,但這相對現今高度工業化的食品系統而言,卻是革命性的。以下筆者將解構這三大原則,探討我們如何從個人健康及環境可持續性的角度重新思考「吃什麼」這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