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構建低碳可持續城市
2025年02月28日
| 香港地球之友政策研究及倡議團隊
財政司司長於近日公布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香港地球之友】對政府延長「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支持本地綠色金融人才的培訓,以及增撥一億八千萬元,增加全港住宅的廚餘收集設施並擴大回收網絡,表示歡迎。然而,預算案中有關緩減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政策仍然不足,氣候變化和其他環境問題不會因財政赤字而停止。推動低碳經濟轉型不僅有助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還可促進經濟增長。政府必須投入必要的資源,推動香港的可持續發展。
【香港地球之友】促請政府採取以下建議:
大幅減少香港的主要碳排放源
- 檢討電力協議以促進可再生能源應用:《管制計劃協議》為清潔能源轉型提供明確契機。香港應開始為下一份《管制計劃協議》展開檢討,制定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清晰目標,並善用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
- 加快零排放交通工具轉型:香港應加快交通工具的電動化進程,擴大替代能源運輸方案的試驗規模和應用範圍。同時,本港亦應支持發展氫能和可持續航空燃料等替代燃料的基礎設施。
提升香港的氣候適應力
- 在城市規劃中採用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NbS為應對環境挑戰(如城市熱島效應和水浸問題)和提升氣候適應力提供可持續且有效的方案。香港應在城市規劃和設計中積極採用NbS,並優化目前樹木管理人員的架構和編制,以改善城市林務管理。
- 成立專責氣候行動的部門:香港需要成立一個專責部門,主力統籌和執行跨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氣候策略。該部門應制定以科學為基礎的氣候目標、管理氣候項目的資金,並監督本港實現氣候目標的進度。
增强香港的回收處理能力
- 加强廢物收集和回收渠道:香港必須支持發展「綠在區區」網絡以外的廢物收集渠道,以促進回收的便利性。同時應積極從源頭減廢,例如參考法國政府的做法,禁止超市丟棄未售出的食品,並推動與食物的慈善機構合作,促進剩餘食物的再分配。
- 擴大生產者責任計劃的覆蓋範圍:生產者責任計劃透過要求生產者為其產品的末端棄置管理負責,對促進循環經濟至關重要。香港應加快實施全面的生產者責任計劃,涵蓋所有即棄飲料包裝、包裝廢物及廚餘。
鞏固香港綠色金融樞紐地位
- 延長並擴大綠色金融人才培訓:香港應更積極培育本地綠色金融人才,並擴大持續進修基金的資助範圍,以涵蓋所有符合「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資格的可持續發展課程。
- 推動相互對應的分類目錄以提升市場效率:香港具有獨特優勢,可透過促進主要可持續金融框架之間的相互對應性,降低合規成本並改善市場准入條件。優先推動此項目,將有效强化本港作爲綠色金融樞紐的角色,並支持整個區域內可持續發展項目的資金分配。
- 加强各界實施分類目錄的支援:香港應制定針對特定行業的實施指引,並提供能力建設和培訓,以協助金融機構和企業有效配合「香港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
作為一個世界級的國際城市,香港應致力成為一個低碳及具氣候適應力的城市。政府必須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推動減廢工作,並全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社會各界攜手協作下,我們定能攜手建設一個更綠色、更環保的香港。
附件:香港地球之友回應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建議書(只限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