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濕地 守護候鳥




明天513日是世界候鳥日,今年的主題强調水源對候鳥的重要性。濕地是候鳥在長途遷徙的重要棲息地及補給之所[1]。你知道香港是候鳥所偏愛的目的地嗎?香港位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內,用作連接候鳥的繁殖地和非繁殖地,可謂「候鳥天堂」[2]


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 (圖片來源:香港觀鳥會)

踏入秋冬季,鳥類繁殖地變得寒冷,不同候鳥例如黑臉琵鷺、黑嘴鷗和小青腳鷸也會經常走訪香港米埔、塱原等濕地[3]。雖然候鳥不會長時間逗留,但牠們在生態系統中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蟲害控制、種子傳播及為其他野生動物提供食物來源等[4][5][6]


黑嘴鷗(圖片來源: CGTN)

儘管候鳥在生態系統中起著關鍵作用,但香港的候鳥數量有明顯下降的跡象。根據嶺南大學和香港觀鳥會的聯合研究,在19982017年間,12種水禽種類的數量平均下降了80%,包括黑頭鷗和磯鷸[7]。此外,香港的黑臉琵鷺數量已從2022年的369隻,下降至2023年初的299隻,為八年來最低水平[8]。究竟是甚麽因素導致候鳥數量下降?


位於香港濕地公園的黑臉琵鷺(圖片來源:香港特區政府)

候鳥依賴濕地爲重要的棲息地,然而米埔濕地卻受到周邊地區的違例發展所威脅[9]。儘管設有濕地緩衝區,以減低人類活動對后海灣濕地及其他保護區的干擾,但保護區內仍可以找到類似露天倉庫、集裝箱卡車停車場等棕地作業在營運。

根據規劃署的報告,位於壆圍,大生圍和新田地區的棕地佔地達49公頃,當中很大部分位處濕地緩衝區內[10]。而在濕地保護區周邊範圍的人類活動亦會干擾候鳥的棲息環境,不利於候鳥停留。


地圖顯示濕地保育區(藍綫)和濕地緩衝區(紫綫)的界線(圖片來源:明報)。

城市發展亦對本港濕地構成了重大威脅,例如在2021年,發展局建議放寬濕地緩衝區內的房屋發展地積比率,以增加房屋供應[11]。此外,「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更將保育區置於潛在的私人發展項目中,高樓大廈不僅會阻擋候鳥的飛行路線,更會對其造成光害干擾[12]


香港濕地公園旁的住宅發展項目(圖片來源:《南華早報》)

「陸地上的生命」是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當中包括保護和恢復內陸淡水生態系統,尤其是濕地,以保護陸地上的生命[13]。世界候鳥日正帶來良好契機,讓我們了解候鳥對生態系統和社會的重要性。鳥類與人類共處同一星球,保護牠們的棲息地是我們的共同責任。




關注議題:
關鍵字:


最新網誌



相關文章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