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排大量CFC-11 違國際公約破壞臭氧 香港地球之友促港府加強與國內通報機制
科學學術期刊《自然》剛發表的研究顯示,中國東北地區的一氟三氯甲烷(CFC-11)排放量,自2013年以來不斷上升,當中2014至2017年的全球排放量,較2008至2012年每年增加約7,000噸,佔全球增長率四成至六成。
CFC-11於70至80年代被廣泛使用,用作空調冷媒和泡沫隔熱材料。CFC-11不但會破壞地球臭氧層,導致到達地球表面的的紫外線增加,對人類和整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CFC-11亦是一種比二氧化碳強5,000倍的溫室氣體,加劇全球暖化的威脅。為了保護臭氧層,全球多國於1987年9月共同簽署《蒙特利爾議定書》,規管及逐步淘汰CFCs等化學物質,當中CFC-11亦被規定於2010年前必須全面淘汰。
香港地球之友對是次研究結果感到非常震驚和遺憾,中國作為簽署《蒙特利爾議定書》締約國之一,必須遵守國際協議、禁止及監督CFC-11的使用及排放。為了盡力保障市民健康,並履行對抗氣候變化的承諾,本會促請港府向中央政府查證國內是否仍有使用及排放CFC-11。同時,更應與國內環保部門保持緊密溝通,加強突發事件通報機制,並共同開發環境信息數據庫,強化風險分析,適時採取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
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BRIST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