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巴黎峰會 各國須擔減排責任


氣候變化影響着地球上每一個人,正確說法不僅是人類,還包括其他物種和整個生態系統。

雖然科學界公認氣候變化是生態系統和人類福祉的最大威脅,可惜至今全球就應對氣候變化策略沒有甚麼進展,而實際上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正在不斷上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過去20年內增長超過5%

氣候變化 極端天氣頻生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數據,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已經達到400ppm(百萬分率),是有紀錄以來新高,最可怕的是它正以每年2ppm的速度穩定增加。由於二氧化碳能留在大氣中幾個世紀,地球的溫度將會持續上升,人類及整個生態系統將面臨史無前例的重大危機。除了二氧化碳外,其他溫室氣體如甲烷在大氣濃度亦穩步增加,加劇了全球暖化問題。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第5次評估報告重申先前的評估結果,證實人類活動對氣候系統的影響是明顯的,而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已達歷史最高水平,氣候變化已經對人類和自然系統有廣泛影響。

氣候變化影響到我們的環境、經濟和生活模式,過去幾十年全球發生多次極端天氣事件,例如2003年於歐洲出現的熱浪、2010年於俄羅斯發生的旱災和森林大火等。而我們身處的香港,亦於今年立秋之日打破130年有記錄以來最高的氣溫——攝氏36.3度。

很多人可能覺得氣候變化對香港的影響很小,這是因為香港是一個比較富裕的城市,具備先進的緩減和適應措施去應對極端天氣的影響。相反,氣候變化對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所帶來的影響最為嚴重,但這不代表這些發展中的國家是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國家。事實上,發達國家才是上世紀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多的國家。

世界各國政府於1992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並致力界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為應對氣候變化各自所承擔的責任。根據《公約》的「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及「公平原則」,將成員國區分為「附件一成員」及「非附件一成員」兩組,「附件一成員」是比較發達的國家,他們須率先承擔責任,採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並同時為「非附件一成員」的發展中國家提供財政和技術援助以應對氣候變化。

中美表態 有助推動談判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國會議即將(30日)巴黎展開,會議的目標是阻止全球溫度上升至工業革命前攝氏2度以上。各成員國須在會前提交其國家溫室氣體減排計劃,俗稱「國家自主貢獻文件」。

中國和美國是全球兩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兩國的排放量已超過全球總排放量的三分之一。兩國元首於年底締約國會議前發表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承諾將大幅度制定減排政策和措施。

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諾中國於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並計劃在2030年前,增加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供的比重達至20%左右。美國總統奧巴馬早前亦宣布了推行「清潔電力計劃」,嚴格限制國內發電廠在203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較2005年少32%,計劃同時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是使全美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於2030年增至20%

中美雙方於巴黎氣候峰會前共同作出表態,有助於鼓勵各國政府做出類似承諾,推動全球氣候變化談判進程。

氣候變化的潛在影響是廣泛和深遠的,人類若繼續其高碳排放的生活模式,將會引致不可逆轉的氣候災難。各國必須合力對抗氣候變化,制定明確的減排策略,積極面對可持續發展的挑戰,大家都期望巴黎氣候峰會不會重蹈哥本哈根峰會的覆轍,能夠真正制定具約束力的氣候協議。


關注議題:
空氣
氣候變化
關鍵字:
減排
氣候變化
碳排放
極端天氣
能源

你可能感興趣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