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巴黎氣候協議》後 香港何去何從?


《巴黎氣候協議》的目標是阻止全球溫度上升至工業革命前攝氏二度以上,並設法爭取把升溫控制在一點五度內。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第五次評估報告提出全球需在二年前減少七成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締約方更期望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零排放。香港政府在再生能源及節能的兩大議題上,需盡快制訂清晰及進取的目標、政策及方案,響應《巴黎氣候協議》。

引入再生能源 強制節能

香港現時並沒有明確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只靠焚燒垃圾作為可再生能源,產生約百分之一的全港供電量。在運用可再生能源方面,香港大大落後於其地城市,例如新加坡。新加坡從城市規模、地理環境和土地使用的制約都與香港相近,業內專家推出的白皮書估計,新加坡在二二五年前就能發展可滿足其百分之八電力需求的可再生能源。香港土地資源緊張,我們需要更創新的思維,來解決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難題。例如,日本現時已在海上興建太陽能收集站,香港能否借鏡?此外,南丫島及西貢外海的離岸風力發電設施計畫,環境評審報告其實已獲批核多年,但工程一直未有啟動,到底問題在哪呢?

除了發展可再生能源,香港的建築物也應減少最少三成用電量。以今天的樓宇科技,特別是樓齡十五年以上的建築物,要節省三至五成的耗電量是絕對沒有問題。關鍵是我們如何改變物業決策者的思維方式,讓他們不再只憑「這個節能項目要多少年才能回本?」來做決定,而是「我們要在五年內節省三成的能耗,我們要做些甚麼?那些是應該優先開始做?」

建築能源使用指數幫到你

究竟短期節能目標應該訂多少?可以參考一下業界內做得較好、較前的同行。最近瀏覽「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 網站: http://www.beeo.emsd.gov.hk/ )時發現,機電工程署在「已獲發能源審核表格 (Energy Audit Form)的建築物列表」上,新增了各類型建築物的能源使用指數(Energy Utilization Index: EUI,見圖),讓大眾更容易得知和比較各幢建築物的能源耗用強度。EUI是評估能源耗用的一個指標,計算建築物每平方米的每年用電量。過往你要費時親自前往各建築物才能查閱到EUI,現在就能輕易通過電工程署網頁獲取資訊。

數據對節能減排極之重要。套用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的名言: "If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t manage it." 意思是:「如果沒有數據,就談不上管理」,也可引伸理解為「數據是落實管理、進行改善的重要基礎」。EUI數據透明化將有助促使各建築物互相比較,在行業內形成正向的循環,不斷改善建築物的能源效益。同時,我們促請香港政府應該對耗能過高的建築物立法強制節能。

香港地球之友在二一五年進行過相近的EUI調查,推動政府主動披露及運用相關的建築物能源使用信息,現時機電工程署將能源使用信息透明化,實在令人鼓舞。在此,香港地球之友希望署方能進一步對數據進行分析,並和業內各持份者一起研討結果,讓大家為推動節能減排再出一分力。

推動能源效益是機電工程署的使命,而每一位地球村民也責無旁貸。機電工程署在二一五年十一月已實施加強版的《能源效益標籤》,並更新了《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香港必須急起直追,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及對建築物強制節能。


關注議題:
能源
空氣
氣候變化
關鍵字:
節能
全球暖化
能源效益標籤
再生能源
減排

你可能感興趣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