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推按樽制度 邁向回收減廢第一步




日前全球最大汽水生產商可口可樂公司宣布,將會在蘇格蘭試行汽水容器按金先導計劃。市民購入不論是塑膠樽或鋁罐承載的汽水時,需要先多付10便士(約1港元)的容器按金,喝完汽水後,只要把空膠樽或空鋁罐退回零售商,便可取回10便士按金。

汽水商願意釋出善意,主動承擔起回收責任以增加回收率,這固然值得鼓勵,但要加大力度推動減少廢物,政府及市民的角色同樣不能忽視。

港廢物量30年升80%

全球經濟發展以「綫性經濟」模式為主,鼓勵製造、生產及棄置。國際固體廢物協會指,全球每年浪費五分一已提取的資源,逾8成消費品在6個月內已被丟棄。過去30年,香港人口增長36%,但我們產生的都市固體廢物量則上升80%。根據環保署數據,香港人於2014年產生562萬噸都市固體廢物,相比鄰近城市東京、首爾和台北的人均廢物產生量為高,可見香港有多少大嘥鬼!

事實上,被運往堆填區的廢物中,大部分都可以回收循環再造,如可腐爛物質、紙張和塑膠等。政府早前發表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訂立2022年減費目標,將人均廢物棄置率降低40%,並將回收率提高到55%。雖然香港確實有回收部分資源,但低價值物料的回收率非常低。

目前綫性經濟發展模式已不能夠維持我們對高生活質素的需求,政府應制定各項政策以支持「循環經濟」的發展,令資源能夠更有效率地被使用。根據「污染者自付」原則,廢物產生者應承擔廢物管理的成本,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生產者責任計劃令污染者對其產生的廢物負責,另一方面鼓勵更環保的產品設計。

擴展生產者責任計劃

政府其實早於2005年發表的《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2005-2014》,已列出6種產品的生產者責任計劃的時間表,可惜遲遲未有履行,大大落後其政策大綱所訂的目標。除了已實施的塑膠購物袋生產者責任計劃外,立法會去年3月和5月終於通過有關廢棄電子電機設備和玻璃飲料容器徵收費用的條例草案,而有關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制度的立法建議亦將於今年上半年提交。我們相信有關立法能有效減少棄置於堆填區的廢物量,並能促進回收業的發展。然而,政府應定期檢討及調整收費,以確保其成效。

此外,政府應加快生產者責任計劃的落實,以涵蓋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從而真實反映由生產到最終處置的環境成本。根據環保署的數據,塑膠佔本港都市固體廢物總量21%,而我們在2015年每天棄置約136噸用完即棄的膠樽於堆填區。政府應為回收膠樽實施按樽制度,以提高膠樽的回收率。事實上按樽制度已被全球多個城市採用,現時更有國際大型企業合作推動,更是香港走出第一步的好時機。

圖片來源: olegdudko / 123RF Stock Photo


關注議題:
循環經濟
綠色經濟
關鍵字:
按樽
生產者責任制
回收
減廢
污染者自付

你可能感興趣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