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改善空氣污染 由改變習慣開始




說到中環,你會想起甚麼?應該是金融中心、繁忙,或是空氣污染、塞車!去年中本港有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中環、旺角和銅鑼灣路邊監察站錄得可引致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空氣污染物二氧化氮含量,較去年上半年上升逾一成三至一成七。當中空氣污染較嚴重的日子多出現在微弱的日子,特別在冬天微風晴天的日子。快到中秋節,冬天接着到來,面對空氣污染和塞車的夾擊,需要經常出入中環、旺角及銅鑼灣的上班一族怎麼辦?

香港道路名列世界最頻繁

要解決問題,先讓我們看看數字,在香港短短二千一百公里的道路上已有多於七十五點七萬輛汽車使用,可稱為世界上最頻繁的道路之一。而在一七年六月運輸署紀錄內,有五十四萬六千輛領有牌照的私家車,佔本港車輛總數的七成二;同時運輸佔本港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總排放量的一成七,是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源。私家車佔本港溫室氣體排放相當比重。

此外,根據香港地球之友一五年「中區交通擠塞」研究,繁忙時間私家車增多,道路擠塞,行車緩慢,導致廢氣增加。雖然香港政府有作出減緩因車輛所產生的空氣污染的措施,可惜亦為車輛數目之增長所抵消。因此,私家車是碳排放及交通擠塞的源頭之一,減少路面上的私家車數目是最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

官員帶頭轉乘公共交通工具

也許大家會問,香港的公共交通網絡已經算是四通八達,為何私家車數目仍然高踞不下,近年還是每年有接近百分之五升幅。這也許是與習慣有關,習慣駕車上班,覺得較方便、快捷,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落班又真的不可?

有見及此,香港地球之友在九月二十二日發起無車日,呼籲駕車人士承諾那天不駕駛私家車返工,改乘公共交通工具、踩單車或甚是步行,體會一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希望長遠可變成一個習慣。這樣不但可以紓緩交通擠塞,更可以減少路邊空氣污染及減少碳排放。

今年,有多名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承諾支持無車日,在當日轉乘公共交通工具上班。如果大家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見到他們,可以給他們一個讚,並可考慮和他們在公共交通工具自拍及上載相片到社交平台,呼籲更多人支持無車日以及關注空氣污染問題。與此同時,香港地球之友亦呼籲平時駕車上班的讀者,在九月二十二日一同「放駕一日」,轉乘公共交通工具,或甚步行、踏單車上班,一起建立健康、低碳香港。

圖片來源 : bawanch / 123RF Stock Photo


關注議題:
能源
空氣
氣候變化
關鍵字:
空氣污染
無車日
汽車
交通擠塞
碳排放

你可能感興趣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