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新年停收「廿四味」 慎防垃圾再圍城




除夕夜,喝完最後一口果汁,突破聽到街上路人大叫「10987……新年快樂!」你順手把手上的膠樽投進了路經的塑膠回收箱,你完全沒有意識到,你已為新一年產生了一件很大機會不能回收的廢物!

內地落閘 對洋垃圾說不

為應對洋垃圾造成的嚴重環境問題,國務院已於2017年年底落實調整和收緊進口廢物管理措施,將廢塑料、未經分揀的廢紙、廢紡織原料、釩渣等424種,俗稱「廿四味」的固體廢物列入《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新方案務求在2019年前,全面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代替的固體廢物。香港回收的廢物大部份以出口國內為主,新政策將嚴重影響本地回收業運作。

業界早前因取不到內地進口批文而發起的停收廢紙行動,令本港大街小巷出現廢紙山。廢紙究竟是垃圾還是資源? 那類廢紙可回收重用? 政府必須要有清晰指引,若垃圾分類得不徹底,回收資源變垃圾,最後難逃被棄置於堆填區的命運。事實上,內地政府早於2013 年已經展開「綠籬行動」,收緊廢物進口檢測標準,可惜本港政府於這幾年間並沒有居安思危,推動回收業提升水平,以致對新措施束手無策。

政府環保政策不到位

內地對洋垃落閘,本港政府現時向業界提供過渡設施,如安排回收園暫存回收物,並預留2千萬資助業界購買機器設備,以符合內地進口標準,但這並不是長遠和可持續的方案。此外,10億回收基金自2015年推出至今,只成功批出7千萬,事實上,一次性資助並不能解決高昂的營運成本,如人工,租金,保險等。政府需要為回收業界提供相宜價格的長遠土地,並資助業界增值,以促進回收業的可持續發展。香港的廢物回收政策往往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長遠和整全的規劃,試想想,回收廢物究竟應界定為市政服務還是環保產業?政府長遠須介入回收廢物嗎?這都是政府必需思考的問題,若定位不同,政策和公共財政與及社會資源配對就會截然不同。

積極推動循環經濟

內地新方案一方面杜絕進口洋垃圾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另一目的是提升國內回收廢物的水平,提高本土固體廢物的回收使用率,並旨在於2020年前,將國內廢物回收量由2015年的2.46億噸提高到3.5億噸。根據污者自付原則,本港應效法國內政策,優先整頓本港的廢物回收,而不是令香港作為洋垃圾中轉站。香港政府應制定長遠政策,推動業界於本地循環再造物料,如再造紙、環保磚等,促進循環經濟。綠色產品的價格普遍高於傳統物品的價格,政府作為社會上最大的消費者,應帶頭優先採購以循環再做物料製造的產品,為環保產品提供出路。此外,政府應提高企業和市民對綠色採購的環保知識,令本地市場吸納更多環保產品,促進回收業的可持續發展。

政府日前於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中提出的「三紙兩膠」回收方案,只為配合內地收緊回收物料的入口管制要求,放棄其他可回收物料,令資源變垃圾,絕對是本港回收發展的一大倒退。香港的環保政策往往以「擠牙膏」的方式推出,「廿四味」的落實反映本港於回收廢物上完全處於被動角色,政府長遠必須推動回收產業升級和轉型,才能有效地處理各種回收物。此外,政府應加快推行都市固體廢物垃圾徵費,並擴展生產者責任制,以涵蓋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從而真實地反映環境成本。市民亦有責任從源頭減廢,做好垃圾分類,令資源得以重用。

圖片來源: TEA / 123RF Stock Photo


關注議題:
循環經濟
關鍵字:
塑膠
洋垃圾
固體廢物
回收箱
回收
三紙兩膠
垃圾徵費
源頭減廢
垃圾分類
資源重用

你可能感興趣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