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危機 港未雨綢繆
2016年11月14日
| 星島日報
| 洪藹誠 博士香港地球之友科研及政策經理
「水」是生命之源,孕育萬物,但地球上只有少於百分之一的水資源可以供人類直接使用。聯合國於二○一五年發表的報告指出,全球有七億五千萬人無法取得安全和清潔的飲用水,威脅人類基本生存的權利。香港由於缺乏較大河流、湖泊及地下水源,單靠雨水並不能自給自足,目前本港食水來源主要來自集水區收集雨水和向鄰近的廣東省購買東江水。香港輸入東江水的總量不斷上升,佔全港用水量八成,根據審計署二○一五年發表的報告,香港的每日人均住宅用水量為一百三十公升,較世界的平均用水量一百一十公升為高。
氣候變化 水危機的挑戰
水資源短缺是人類現在及未來所面對的一大挑戰,世界經濟論壇於二○一○年發表的報告指出,水資源在未來二十年將會比石油更昂貴,這說法一點也不誇張,水是無法取代的必需品,沒有水人類沒法生存。香港市民現在雖然一扭開水龍頭便可得到源源不絕的水,事實上我們面對着缺水的風險。香港於八十年代以前,曾經多次出現水荒,翻查記錄,本港於一九六○年代的制水情況最為嚴重。
建設海綿城市?開發更多水源
有見及此,香港自一九六○年起與廣東省簽訂了多份供水協議,並於一九六五年三月一日正式開始輸送東江水到香港。東江水早年佔本港總供水量約二至三成,並按年增加至現時約七至八成。香港未來可以完全依賴東江水?事實並非如此。東江沿岸城市急速發展,大大增加東江水的需求量。此外,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增加,珠江三角洲地區可能出現乾旱情況,香港不能獨善其身。
為應對氣候變化所導致的乾旱天氣、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迅速發展及本港人口增長以致用水量上升,香港需要開發更多水源,減少對東江水的依賴。香港作為沿海地區,海水化淡可成為香港的另一水源,政府現已計畫在將軍澳分階段興建海水化淡廠,利用先進逆滲透海水化淡技術,預計能提供約百分之五至十全港食水用量。然而海水化淡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政府在規劃時應採用更多可再生能源,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此外,政府可引入「海綿城市」元素作為城市建設的一部分,這不但可增加城市的蓄水能力,亦可減少水浸機會和減緩熱島效應。簡單來說就是下雨時吸水、滲水、儲水和淨水,到有需要時就循環再用已儲存的水。中國去年落實了首批一成六個「海綿城市」試點,並於今年新增第二批十四個試點城市,包括兩大城市北京和上海。
調整水費?加強管理滲漏
香港人耗水量驚人,節水意識薄弱,每年浪費大量食水。政府在研究開發新水源的同時,亦要加強教育市民節約用水,推動市民改變浪費的生活模式。事實上,香港的水費自一九九六年起沒有作出調整,只是按政府補貼的收費機制徵費,已不能反映水資源的實際價格。政府更應考慮調高水費,並採取遞進的收費機制,用量愈多收費愈貴,才可作經濟誘因鼓勵市民節約用水。此外,香港有很多水管已有老化情況出現,雖然政府於二○一五年已完成更換及修復長約三千公里的老化水管,但不時仍出現爆水管情況,例如今年八月上水一條大型地下水管爆裂,浪費大量食水,並嚴重影響列車服務。政府應積極檢測滲漏,更換狀況欠佳的水管,並應強制業主定期為私人水管檢測滲漏,避免浪費食水。
水資源危機威脅全球人類,香港政府應開源節流,多管齊下規劃管理水資源,市民亦應居安思危,減少浪費珍貴的水資源。水務署將於二○一六年十一月十七至二十一日於香港理工大學舉辦「節約用水周」的公眾教育活動,希望能提高社會各界的節約用水意識,市民可抽空參與,共建珍惜用水的文化。「節約用水周」連結︰http://www.wsd.gov.hk/tc/highlight/index_id_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