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跌車量增 解空氣污染須進取
2016年03月22日
| 經濟日報
| 洪藹誠 香港地球之友政策及研究助理經理
香港市區路邊空氣污染問題非常嚴重,車輛排放的污染物是主要元兇,而車輛排放的空氣污染物主要包括氮氧化物、可吸入懸浮粒子、微細懸浮粒子、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及一氧化碳。
車輛急升添污染 哮喘風險恐增
根據環保署發表的數據,過去多年間,本港路邊空氣的可吸入懸浮粒子和二氧化氮濃度長期處於高水平,並持續超出本港的空氣質素指標。此外,交通運輸是本港溫室氣體第二大排放源,佔本港2012年二氧化碳總排放量達17%,導致全球氣溫不斷上升。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指出,空氣污染對健康造成很大影響,可引致眼、鼻、喉不適、增加呼吸病症狀、令哮喘惡化,甚至增加死亡風險。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和社區及家庭醫學系早於2006年進行過一項研究,評估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與哮喘患病入院人數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空氣污染物濃度與哮喘患者入院數字成正比,當每立方米空氣污染物濃度上升10微克,因哮喘病而入院的人數便會增加1.9%至3.4%,研究亦指出空氣污染對兒童及長者帶來的影響更為明顯和嚴重。
世界衞生組織於2009年發表的《全球健康風險》報告亦指出,市區室外空氣污染被列為2004年全球死亡人口的第14大風險因素。
效星制定車輛配額 倡用電動車
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的數據,汽油的平均售價由去年6月的每加侖2.74美元降至現時的1.85美元。鑑於近月成品油價格急降,可能誘使駕駛者使用車輛甚至購買汽車的意慾,美國多個汽車製造商亦公布去年12月新車銷量增幅達16個月以來的新高。香港已領牌車輛總數亦由2003年的52.4萬輛,增至現時接近70萬輛,運輸署的資料顯示,由於車輛數目不斷上升,導致香港道路交通擠塞的情況愈趨嚴重,部分主要道路於繁忙時段的行車速度只有每小時約10公里,令路邊空氣質素下降,嚴重影響市民健康。
香港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網絡,而香港經常塞車的地點大多位於繁忙的市區,所以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比駕駛私家車更具效率,沒有必要自行駕車。
為了改善路邊空氣質素,控制車輛增長是最有效措施之一,香港政府可參考新加坡車輛配額系統政策,以控制汽車數目增長。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於1990年已經實施車輛配額系統(Vehicle Quota System),對私人購買和使用汽車採取了一定限制,每月僅向固定數量的新車發放擁車證(COE),有效控制路上行駛的車輛數目。
此外,使用較環保的電動車,亦有助改善路邊空氣質素,電動車最大優點是不會產生路邊廢氣,能源效益亦比汽油車為高,可將約80%能源轉化為動力,相反,汽油車的效率只有約20%。電動車的碳排放比汽油車少約40%,有助緩減氣候變化,政府應增加電動車的配套,推動交通業界使用電動車。
正如上文所說,除了空氣污染物外,交通運輸亦是溫室氣體的一大排放源,電動車雖然比汽油車環保,但電廠發電時亦會排放大量空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為應對氣候變化和空氣污染問題,世界多個城市逐漸邁向無車化,挪威奧斯陸市政府計劃在2019年前,逐步於市中心全面禁車,將會成為第一個推行無車政策的歐洲首都。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市政府亦計劃在2025年前,將整個城市變成無車城市。
增單車徑行人區 邁向無車城市
要成功轉型為無車城市,完善的公共交通網絡及配套措施最為重要,例如增加行人專用區和單車徑,以接駁主要交通樞紐,讓市民能方便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減低使用私家車的意慾。
香港政府為改善路邊空氣質素實施了多項措施,包括收緊車用燃料及車輛廢氣排放標準、以較環保的車種取代柴油車輛、管制餘下柴油車輛排放的廢氣,加強車輛廢氣檢驗及執法工作等,可惜私家車於近年的增長已抵銷了上述措施的成效,致使路邊空氣質素長期不達標。
政府應參考外國成功例子,從運輸政策去控制車輛增長,並增加公共交通配套設施,鼓勵市民減少用車,這樣才能解決香港空氣污染問題,緩減全球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