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洪藹誠:分階段推垃圾徵費 邊做邊試方算務實




在過去一段時間,垃圾徵費計劃引起了廣泛討論。經過約兩個月「先行先試」計劃,政府宣布,考慮到現時回收配套不足、市民對實施垃圾徵費存在很大保留等原因,決定再度暫緩實施,亦不會訂出具體推行日子。


倘若無限期押後政策 恐令減廢努力付東流
不過,綜觀全球成功推行減廢政策的國家和地區,它們在推行初期都面對着各種困難,並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改善配套和提升公眾意識,方可取得可觀成效。若因為一時受挫而將其無限期押後,恐怕只會令多年減廢的努力付諸東流。

以台灣新北市為例,當地政府於2008年開始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至2010年底正式實施。於實施初期,民眾礙於生活習慣影響及對政策了解不足,多數持反對態度,如經濟負擔加重、違規棄置垃圾、「袋中袋」等問題亦一一浮現。有見及此,當地政府多年來不斷推出各項措施,力求提升政策實施成效,包括向區內弱勢社群提供專用垃圾袋抵價券、加強黑點巡查工作、反覆改良專用袋設計等。在多番努力下,當地垃圾清運量從2003年的108.48萬公噸,減少至2019年的42.86萬公噸,成效顯著。

由此可見,推行垃圾徵費絕非一蹴即至,而是需要經過不斷反覆試驗和改良配套,十分值得香港從中借鑑與學習。

首階段試點 可涵蓋政府管理場所 
本港近期實施的「走塑令」,以及「先行先試」引起的混亂情况均顯示,特區政府在推動環保發展上相對滯後,政策規劃、監管和執行力度不足。就此,香港地球之友建議政府逐步推進,分階段實施垃圾徵費,同步加強社區準備。

首階段的垃圾徵費試點,可涵蓋大部分由政府管理的場所,例如政府辦公大樓、官立學校、公務員宿舍、體育館、房委會轄下商場,及其他公共設施等;另須明確訂立績效指標,要求參與的各部門和機構定期提交報告,詳細匯報執行時遇到的困難,以便優化執行細節。

深化宣傳教育、釐清執行細則,是實行垃圾徵費的另一大重點。雖然市民普遍有環保意識,但在面對如斯重大的政策與生活習慣改變時,難免容易感到憂慮和反感。目前,有關垃圾徵費的誤導性說法仍在流傳。政府必須投放更多資源於宣傳教育上,向市民大眾灌輸「惜物減廢」理念;透過加強外展工作,深入社會各階層宣傳垃圾徵費,並蒐集及整合市民的問題和意見,以持續改良垃圾徵費的執行細節。

要有效執行垃圾徵費,完善的回收配套必不可少。「先行先試」計劃揭示了廚餘機配套短缺、「綠在區區」支援不足等問題。政府必須對症下藥,增設分類收集和回收設施,以確保回收物能夠真正被回收及循環再造,而非將其棄置於堆填區。同時,政府應提供經濟支援,協助回收產業升級轉型,促進回收業的可持續發展。

針對廚餘問題,政府須加快擴展家居廚餘收集,在全港公共屋邨安裝足夠的廚餘回收桶,同時向私人住宅樓宇及鄉村提供安裝相關設備的資助。當局還應在各區垃圾收集站及其他合適場地,設立公眾廚餘中途收集點,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的廚餘回收途徑。另一方面,政府應參考法國、比利時等國家的做法,立法禁止超市丟棄尚可食用的食物,並須捐贈予慈善機構,既能達至減廢,又可實現扶貧。


「還沒準備好」不應成絆腳石
與很多政策一樣,垃圾徵費涉及的持份者層面廣泛,需要長年累月積累經驗作調整及摸索。垃圾徵費是政府整個減廢策略中的關鍵一環,有助帶動可持續發展,可謂全球大勢所趨。香港作為國際都市,不應讓「還沒準備好」成為絆腳石,更不應貿然把社會19年來形成的共識和立法擱置。世上永無萬全之策,邊做邊試,多管齊下,方算務實。


關注議題:
關鍵字:

你可能感興趣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