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清新空氣始於足下


一九五年代開始,人類和汽車已經不可分割,交通運輸帶來了經濟發展,為人們帶來方便,但也造成環境污染。香港的道路運輸系統非常繁忙,短短二千一百公里的道路,就已經有多於七百萬輛汽車使用,即每公里平均有三百二十五輛車。究其原因,除了因為私家車數目每年以多於三成增長,多項大型工程,例如廣深港高鐵、香港沙中綫,使路面行車範圍收窄,除了影響救援服務,輕微的交通意外亦會導致交通網絡癱瘓。

汽車排放影響空氣質量

截至今年三月底,香港有五十二萬五千一百九十三輛領有牌照的私家車,佔本港車輛總數的七成二。交通的溫室氣體(Green House Gas)佔我們排放量的一成七,排第二,主要來自車輛燃料。其中氮氧化物 (NOx) 是來自汽車排放的一個主要污染物,佔香港氮氧化物的總排放二成三。二一三年,二氧化氮(NO2)濃度超過歷年空氣質素指標(AQI) 。AQI最高值是銅鑼灣、中環及旺角。空氣質量不佳不僅會導致過早死亡,也會造成經濟損失。根據二一五年達理指數 (Hedley Index),過往一年的空氣污染引致的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千二百九十八人、心血管疾病一千一百八十七人,佔醫療開支接近一成。直接經濟損失包括:醫療支出以及因生病或提早死亡而缺席工作所引致的生產力損失。

一三年,香港平均每天有一千二百三十五萬人次採用公交(佔九成的總人次),當中鐵路每日接載乘客五百零六萬人次,專營巴士服務每日接載三百九十一萬人次;電車自一九四年起投入服務,軌道總長十六公里,每日載客約十八萬人次;天星小輪於一八九八年成立,每日平均載客約十三萬人次,其餘的還有公共小巴、非專營巴士、的士等。

港有逾52萬輛私家車

政府的交通諮詢委員會在二一四年進行的一項研究指出,本港道路交通堵塞有五大原因,包括:一、公路交通基礎設施範圍有限;二、車輛數目過多;三、競爭使用的道路空間;四、管理和執法的問題;和五、道路工程。

事實上,很多外國政府的規劃,例如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當地政府在交通及城市規劃方面特別注入「以人為本」的因素,積極發展行人網絡、單車網絡,以及四通八達的公交網絡,提升運輸系統的效率,以及減低溫室氣體排放。二○○三年,倫敦市中心的街道,實施五英鎊的擁擠稅,成功降低了一成二的有害污染物,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PM 10懸浮微粒。德國首都柏林於二○○八年開始推行低排放區,禁止所有柴油車輛、以及無閉迴路觸媒轉換器的汽車進入,成功地降低了一成四至二成二柴油微粒,也減少了微粒造成的致癌風險。

世界各地空氣污染日益嚴重,各國除了實施各項減排行政措施,冰島及英國等城市率先在一九九五年發起無車日運動,而法國於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二日發起的「在城裏,我不開車」(In town, without my car! ),更有多達三十多個國家參與,活動擴展至整個歐洲。

選乘公交,放棄揸車,不但可幫助溫室氣體的排放降低最少七成,交通擠塞情況,以及空氣污染問題,亦可大幅改善。私家車每行走一公里就會放出二百克二氧化碳,同樣距離,鐵路只會排放61.5g二氧化碳。香港地球之友建議政府推動更多的自行車作為代步的另一種模式,除了減少污染,也能促進更健康的生活模式。

不揸車改善塞車減排放

希望大家支持香港地球之友,於九月二十二日一起體驗無車生活,參與者可以通過香港地球之友facebook專頁或網址www.foe.org.hk登記,承諾於「無車日」當天不揸車,只使用自行車或公交,為清新空氣出一分力!其實不僅是在「無車日」當天有所行動,如果我們每天選擇公交取代開車,或改為騎單車或走路,就可以省下每公里一點八公升的水資源。


關注議題:
空氣
氣候變化
關鍵字:
無車日
減排
空氣污染
汽車
交通擠塞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