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落實低碳建築 緩解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與我何干?大家過往可能都有過同樣的疑問,甚至有些人認為氣候變化是一個騙局,但我相信大部分人於近年已逐漸感受到全球暖化所帶來的影響。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表的《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顯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急速上升,導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高出約攝氏一度,並預計以每十年約攝氏零點二度的速度上升。全球氣溫不斷上升,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獨善其身,法國今年夏天錄得破紀錄的攝氏四十六度,造成一千四百三十五人死亡。香港近年亦受到各種極端天氣的威脅,如酷熱天氣和暴雨等,而過去兩年超強颱風「天鴿」和「山竹」所造成的破壞,相信大家仍歷歷在目。

提升建築物能源效益

香港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來自發電,佔總排放量接近七成,當中約九成的電力用於滿足建築物能源需求。根據機電工程署「香港能源最終用途數據2018」報告顯示,空調是香港最大的電力最終用途,其次是照明和辦公室設備。全球暖化使本港近年天氣愈來愈熱,市民對空調的需求增加,直接令溫室氣體排放不斷上升,造成惡性循環。事實上,建築物外殼可作為一個隔熱層,分隔室內和室外環境,有助於減少建築物外殼的傳熱量,於調節室內溫度並減少整體能耗發揮着重要作用。政府須定期檢視和修訂《建築物(能源效率)規例》,進一步收緊總熱傳送值(OTTV)標準,以控制建築物外殼的傳熱量。除了新建樓宇,政府須強制現有建築物進行翻新和改造,以提高其能源效率。

國際能源署指出,能源管理系統(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是目前最具發展潛力的節能措施之一,可大大提升建築物能源效益。建築能源管理是利用樓宇的資訊網路系統,將建築物內各種機電裝置如照明、電梯、空調等能源使用狀況進行監控和分析,讓用戶可根據蒐集所得數據管理能源使用和避免不必要的耗能。

另一方面,透過智能電表的應用,可讓用戶隨時隨地了解其用電量,有研究顯示將智能電表結合「按時段收費」,能鼓勵市民改變用電模式,減少高峰時段用電需求和整體用電量,既省錢又環保。世界各地積極從需求管理着手,減少建築物的碳排放,例如歐盟推動「建築能源效率證書」,規定物業於銷售或出租時,均要提交證書,當中能源效能欠佳的樓宇,交易價格將會受影響。政府應借鏡外國成功例子,提高建築物能源效率資訊的透明度,並鼓勵業主於能源審核後採取相應的減碳措施。

建築材料如鋼鐵、玻璃和混凝土等,於開採和制造過程都產生大量碳排放,但往往於計算建築行業碳排放時被忽略。國際能源署數據指出,單單鋼鐵行業已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近百分之七,有研究顯示建築材料佔建築物整個生命周期高達兩成的碳排放,所以選用可持續性建築材料能有效降低碳排放,例如使用可循環再造的物料,以減少資源浪費和節省能源。此外,承建商亦可採用更多碳匯建築材料如木材和竹等,以替代高碳排放的鋼鐵和混凝土需求。

被遺忘的隱含碳排放

發展低碳智慧城巿是全球大趨勢,政府於城市規劃和舊區重建時應積極推動綠色建築,並從需求管理着手提高建築物能源效益。科學家警告,全球暖化的速度比預期來得更快,人類只剩下約十年的時間阻止全球暖化帶來的災難,若我們現在還未醒覺,後果不堪設想。


關注議題:
能源
空氣
氣候變化
循環經濟
綠色經濟
自然保育
關鍵字: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