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世界環境日 致力拯救地球
2021年06月11日
| 香港地球之友政策研究項目主任 陳國彰
「重構,重建,重塑」是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一直在危害地球,每年有 1000 萬公頃的森林消失1,世界上一半的濕地和珊瑚礁已經被人類破壞2,目前約有一百萬個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3。當越來越多自然棲息地被破壞,新型的疾病亦會隨之而來。
地球的健康與人類的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因為森林、濕地,甚至土壤為人類提供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例如農作物授粉、潔淨空氣和水、碳封存等。同時,郊野公園和城市樹木能為生活在繁華鬧市的我們,提供休憩和舒展身心的機會4。
一個健康及完善的生態系統非常重要,其價值不能被低估。研究顯示,重新修復百分之十五的已開發土地,能有助減低百分之六十的物種滅絕機會,同時可以吸取自工業革命以來已釋放的百分之三十碳排放5。相信透過保護、恢復和良好的土地管理,就能實現相等於控制全球升溫在攝氏 2度以下,所需三分之一以上的氣候減緩措施6。
然而,即使我們意識到大自然的內在價值,但政策制定者會否將環境問題列為優先處理事項,則另作別論。目前世界各地不少政治家擁有法律或商業學位,但卻缺乏科學培訓,以致科學理論和實證在政制決策中只扮演著微不足道的角色。事實上,環境問題橫跨多個學科領域,但政府部門一般以職責分工,所以環境問題往往不是管治者的優先處理事項。
當然,這並不表示管治者沒有採取任何行動。2020 年,歐盟委員會宣布每年將投放 200 億歐元,用於種植 30 億棵樹,修復 25,000 公里的河流,並在2030 年前將農藥使用量及危害減少五成7。中國亦訂立目標, 旨於2035 年前將森林覆蓋率提高到 26%,作為植樹造林長遠計劃的一部分,以達致其建造綠色長城的願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