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可以為環保出一分力
我們是一班90後,我們剛剛加入了香港地球之友團隊,開展我們人生的第一份環保公益工作,有什麼體驗?有什麼感想?譲我們分享點滴吧!

大家好!我是香港大學環境科學學系應屆畢業生Harmony。近年隨着氣候變化加劇,氣溫升高導致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部份物種更因而滅絕。若不立即採取實際行動減緩氣候變化,地球受到的破壞將達至不可逆轉的地步。為保護環境,畢業後我決意投身環保團體行列,加入香港地球之友,推動環保理念。現時我主要負責推廣綠色金融,倡議商界發展業務同時亦要承擔環境責任。此外,我亦參與香港地球之友一年一度的植樹活動,以實際行動救救地球。因為植樹不但可以吸收碳排放,亦能增加綠化面積,為地球降溫。其實拯救地球你我都做得到!只要每人都做到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愛護環境就可以攜手保護地球。

我是Eunice,在今年初開始加入香港地球之友,負責舊衣回收項目。主要的工作是了解市民對舊衣回收的意見和需要,並向政府代表反映市民的訴求,務求加強舊衣回收項目的日常運作。我們還會直接走進社區,定期舉辦舊衣派發活動予有需要的人士,這也是我喜歡這份工作的原因。收集市民捐贈的舊衣,並安排派發活動,中間涉及預先尋找派發場地、尋找合作伙伴、製造宣傳單張的準備工作對我都是新挑戰,亦令我更期待市民收到捐贈物時滿足的笑容。把多餘的物資重新分配以協助人們達到負責任消費,是我在這份工作的使命。除此之外,我亦在這裡嘗試了第一次的講座演講。我們期望能夠從小便培養小孩的環保意識,然後透過孩子去影響大人們,從他們這一代學習保存並愛惜地球僅有的資源。在未來,我期待能夠多發掘更多社區發展的可能性,務求增加大眾的參與度。
我是Hayden,剛剛從香港大學畢業,主修地理。選擇投身於環境保護工作的原因是希望可以有多點機會研究香港現存或新興的環境議題,以及可以監察政府的相關政策,例如循環經濟在香港實行的可行性,或者研究一些方法去完善香港的可持續發展等。香港地球之友經常出謀獻策去推動政府、企業和社會,去實踐可持續發展的環保政策,因此這吸引到我在這裏工作,讓我可以為香港的環境事業做得更多及獲得不少機會去為環保研究出一分力,所以我選擇加入香港地球之友。過去兩個月,我在這裡負責向社會推廣城市樹木管理的知識。我十分享受現時的工作,不論與內部同事或對外不同的持分者,如樹藝師、區議員等,我都會有機會與不同的人溝通,經常學到新的知識,甚至會啟發到我有新的見解和想法,讓我樂在其中。

我是Tiffany,負責綠色
金融
的倡議
工作
。加入香港
地球
之友數個月,深受這裡
的創新
思維
與前瞻
遠見所啟發
。雖然綠色
金融
在香港
仍屬起步階段
,社會對這方面
的認識
亦不多,但香港
地球
之友卻是一個與時並進的團隊
,用新的角度
推動
環保
,勇於
做「不一樣」的事,出心出力游說政府
、監管機構
、商界推動
綠色
投資
、綠色
經濟
。我享受
整個團隊
集思廣益的過程
,一起學習
、一起冒險
、一起邁步向前,這個團隊
滿有抱負,熱愛生命,樂意付出不計較,齊心為環保
出力。我感恩這個地方
讓我發揮自己
,用我的才能貢獻
社會、貢獻
地球
。

大家好,我是Bruce,今年新聞系的畢業生,加入香港地球之友已有2個月,而這是我第一份工作。我的職責是管理我們所有社交媒體平台包括Facebook、Instagram和LinkedIn,以及網站。我們傳訊部門定時會在不同專頁上載文章、圖片和分享新聞,讓市民了解我們的工作動向及最新的環保資訊。為甚麼我會選擇環保工作?因為近幾年的氣候變化很大。對香港來說最近例子定必是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印象頗為深刻。當然站在全球的角度,山竹的破壞只是冰山一角,但這足以令我意識到保護環境是十分重要,不但能維持一個合適的居住地,更是為下一代可持續發展而努力,因此我便選擇加入環團工作。
我是Woody,從小住在離島,兒時與山海為鄰,身心早已與大自然連結,所以我認為保護環境十分重要。理所當然地,我到了不同環保組織或公司應徵,最終我選擇了香港地球之友,因為我對其中一個關注議題 — 城市森林,產生強烈的共鳴感。對我而言,城市森林無疑鼓勵我們與大自然共存,令城市人重新意識到大自然的可貴。它更是一種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有效緩和熱島效應、全球暖化等環境問題。因此,我選擇了香港地球之友。我正在這裏擔當項目主任,主要工作是統籌一些有關環保的教育活動,其對象主要是學校和社區。例如我正負責舉辦樹木講座,我十分享受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以及引發學生思考、令他們反思自身與大自然的關係。這亦令我反思過往香港的環保教育流於刻板的「知識轉移」,缺乏互動或體驗的元素。未來我希望可透過工作或進修學習更多環保的專業知識如樹木管理或綠色金融,可以成為環保領域的專業人士。
香港地球之友悉心培育環保人才,招聘大學畢業生和有志青年加入團隊,鼓勵他們走進社區,聯繫企業,主持講座,面向群眾,提供環保和社會工作體驗機會。綠色薪火相傳,環保公益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