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設施不足 綠色年宵仍需努力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下星期就是一年一度的農曆新年了,每逢過年,香港人都會到年宵市場趁熱鬧,順道購買小食、鮮花等貨品,過程中少不勉產生一次性包裝廢物。再加上每年商戶都會將大量未能售出的貨物即場丟棄,導致年宵市場成為了年度產廢大型活動之首。

年宵為年度大嘥鬼活動


據食環署統計,2018年15個年宵市場,共產生330公噸垃圾,單是一個維園年宵市場,就已經產生近百公噸垃圾。雖然相比起2017年的整體垃圾量,已經減少了35公噸,但是短短七天卻產生驚人垃圾量,足以證明年宵減廢政策仍有改善空間。

部份回收箱設場外 市民難以使用


正如往年一樣,今年食環署仍會在年宵市場內加入回收箱。但根據食環署網站提供的年宵攤位位置圖,本會發現會場內的回收箱大多放置於不合理的位置。以歷年人流最多的維園年宵為例,四個回收箱中,便有三個放置在場外,一個放置在興發街入口。當市民手拿已喝完飲品的膠樽,要離開會場或回到興發街入口處才能放到回收箱,導致市民回收的意慾大減。

除了維園年宵,其他年宵市場亦未夠綠,問題包括回收箱平均只有三個數量不足及位置不方便市民,部分年宵市場的熟食攤位更沒有廚餘回收設施,都令回收成效成疑。

年宵市場還有一星期就展開,我們促請食環署能夠利用僅餘的時間,在場內增加回收箱數量,並把回收箱放置於比垃圾桶當眼的位置,以及增設清晰的回收箱指示牌,以提升回收量,將更多資源轉廢為材。

綠色年宵覆蓋率增加 《指南》仍然無人識


值得一提的是,環保署於2017年底推出了《大型活動減廢指南》(《指南》),並與各機構合作,推動大型活動減廢。例如今年便有14區年宵市場加入「綠色年宵」,提供資源共享區,將攤位結束後的物資和貨品供市民領取,把資源共享,做到物盡其用。但環保署並未有向市民廣泛推廣《指南》,期望環保署考慮將《指南》內如廢物分類、乾淨回收等部份抽取出來,作出重點宣傳及教育市民,為將會逛年宵市場的市民作好準備。

環保人人有責 市民商戶齊參與


同時,市民亦可出一分力,在入場前自備購物袋、水樽、食物盒、餐具等用品,達致消費時避免使用即棄用品。如果市民忘記攜帶購物袋,則可以先尋找場內的「購物袋分享站」取得重用環保袋作購物之用,避免使用商戶提供的膠袋。

我們亦鼓勵商戶一盡社會企業責任,參加環境保護署及環境運動委員會所舉辦的「綠色商戶約章」。只要商戶作出三項或以上的環保措施,例如不主動提供膠袋、年宵後帶走可重用物資、把未能出售貨品送到「資源共享區」等等,就可以得到「綠色商戶」的標籤,清楚向顧客展示環保形象。

期望市民、商戶、政府攜手努力為年宵市場減廢,為香港新一年帶來一個綠色好開始。


關注議題:
塑膠
循環經濟
關鍵字:
綠色年宵
回收設施
年宵
大?鬼
回收箱
減廢

你可能感興趣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