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廢不達標 多元推動莫遲疑
2019年04月01日
| 星島日報
| 周心怡 | 香港地球之友項目主任
早前環保處發表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指出一七年都市固體廢物的棄置量為平均每日一萬零七百三十三公噸,較一六年增加了百分之三點七。根據報告,港人平均每日棄置一點四五公斤垃圾,對於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曾於一三年誓言要將香港每日人均垃圾棄置量,於一七年減至一公斤或以下,顯然無法實現。
倡惜食減廚餘
對於黃錦星定下二○二二年進一步減廢四成的長遠目標,即人均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要減至零點八公斤或以下,在一七年人均棄置量不跌反升的情況下,這個目標極具挑戰性。有見及此,除了政府應加快落實垃圾收費法案,香港更應多管齊下,才能有效減少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
根據一七年數字,廚餘佔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超過三成,較一六年上升百分之一點七。政府推行「惜食運動」,希望通過教育公眾改善香港的廚餘問題,可是廚餘量不跌反升,「惜食運動」當中針對工商業廚餘的「惜食約章」及「咪嘥嘢食店」都是自願性質,並未能有效及保證工商業界減少廚餘。政府應進一步加強公眾教育,同時冀望政府能加快興建第二及第三期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令廚餘轉化為有用的堆肥產品和屬可再生能源之一的生物氣。 資助回收業持續發展繼廚餘後,廢紙及廢塑膠佔都市固體廢物一大席位。廢紙及塑膠於一七年的棄置量超過四千六百公噸,佔都市固體廢物約五成。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創十七年新低,香港周邊經濟體近年嚴格執行進口管制政策,不符合進口標準的本地回收物料均不能出口到當地循環再造,令回收率持續下跌。
商界履行社會責任
有見及此,政府應加快完善回收配套,例如加快落成環保園造紙廠及落實中央收膠,以增加本地回收量及開拓本地市場,減低對外國市場的依賴。本地回收業面臨土地及資金不足的兩大問題,若然要達到加強發展本地回收,政府應更積極撥土地給本地回收商,而且直接資助本地回收業,例如補貼回收商運輸、分類回收物料的費用,以降低其運作成本,本地回收業才能以可持續的方式營運。
論減少堆填區棄置量,最有效的方法是源頭減廢。早前三家大型連鎖快餐店加入「走塑」行動,市民在三大連鎖快餐店買外賣時,如果要求「走餐具」,就可儲印花免費換領一杯熱飲或一套重用餐具。為期兩個月的計畫共減少使用超過一百二十萬套即棄餐具,可見經濟誘因有助推動全民減廢,大型連鎖快餐店應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於先導計畫後繼續推動「走塑」。如果提供現金回贈,即市民要求「走餐具」時可獲折扣優惠,減塑反應會更熱烈。
香港的減廢行動需要各界的支持,除了政府須完善回收配套及資助本地回收商外,本地工商業機構亦要主動加入「走塑」行動,同時市民亦須主動減廢,從源頭減少不必要的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