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香港地球之友回應塌樹事故




何文田巴富街上周五發生的塌樹事故,一棵約10米高鳳凰木連根拔起塌下,壓毀多輛途經的車輛,造成2名司機受傷。近年,塌樹事件不時發生,樹木管理不善可謂危機四伏。早於2016年,申訴專員公署發表「政府的樹木管理制度及工作」調查報告,指出多項樹木管理制度上的問題,包括各政府部門溝通不足,私人土地的樹木管理制度落後,而樹木辦亦缺乏執法權力為樹木作管理和保育等。

香港是人口密集的城市,香港地球之友敦促政府採納以下建議,加強樹木風險管理工作及改革街道綠化設計,保障社會公共安全:

舊市區

1.政府現行的樹木風險評估機制,只界定樹木胸徑(1.3米的樹幹直徑)750毫米(75cm)以上老病樹及患褐根病的樹有較高風險,亦可考慮加入以下風險因素:

A.細小樹穴,泥面以上樹根基座覆蓋已達樹穴相當大的面積(例如:80%以上)

B.其他腐木真菌感染

2.建立塌樹意外數據庫(颱風期間可註明),尤其要仔細紀錄在颱風期間以外發生的塌樹事件,用於分析樹種及環境因素風險,重點抽查高危樹木。

新發展區

3.徹底改革街道綠化設計,不可再用現行的樹穴(Tree Pit)設計,在政府文件上「一般基本準則」的樹穴尺寸(1.2m x1.2m x1.2m)已經過時。

4.如空間許可,新設計可用樹木生長廊道(Planting Strip)

5.若地面空間有限而未能設立樹木生長廊道,樹穴的地下空間則應架設支撐結構,確保樹根及地下廊道的泥土不被壓實,讓樹根有足夠空間生長。

6.樹木生長廊道或樹根地下廊道的面積,需因應計劃栽種的樹木品種及其成熟後的樹冠覆蓋面積作出相應調整。

7.整合配置地下管線空間,導根板不宜擺放太近而壓迫樹根,亦盡量避免挖路工程對樹根造成的破壞。

8.種樹的泥土質量必須乎合要求,不可填埋瓦礫。

9.改善地磚透氣和透水度。

政策支援

10.香港政府應仿效新加坡、台灣及南韓設立樹木法,賦予相關部門管理及執法權力,確保樹木健康及安全,杜絕可避免的塌樹意外。

11.政府應採納由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地球之友、香港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合作推行「賽馬會智慧城市樹木管理計畫」的經驗,為全港18區高危樹木安裝傳感器,利用城市樹木智能監察系統提升樹木風險管理。

樹木是一個城市的重要資產,為人類及生態帶來各種好處,包括淨化空氣、固定土壤、涵養水源、緩減氣候變化,及提高生物多樣性等。香港政府應於城市規劃中加入更多綠化元素,同時必須加強樹木管理,確保樹木健康及安全,杜絕可避免的塌樹意外,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打造香港成為一個可持續和宜居的高密度城市。


關注議題:
城市農業
關鍵字:

你可能感興趣
返回頁頂